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43 激战带来的问题 (第8/8页)
财力充足,完全可以像土豪一样大把撒钱收买人心。 而苏联如果不跟进,那么哪怕红军能占领东欧、中欧和南欧也守不住这些地盘。当然,实事求是的说,苏联没有可能像美帝一样挥舞着支票本刁买人心。但是力所能及的事还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尽快的做好准备。 比如说,战后欧洲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第一是吃饱肚子,第二是重建家园。这两个问题一点都不简单,如果处理不好那是会大失人心的。尤其是在美国广撒钱财的对比之下,苏联如果不能照顾好小伙伴,那是立刻就被比下去了一头。 在这两大问题上,李晓峰认为苏联唯一能做的就是早作准备。比如为了应对饥荒问题,在这几年,他一方面通过北方工业大肆在美洲收购农场,并尽量的购买便宜的存粮。虽然这些已经储存了十几年的粮食口感营养上都差不少,但是能饱肚子就是王道。 在另一方面,他也在苏联大规模推广从聚宝盆中购买的耐寒的高产作物,比如说高耐寒的土豆、红薯、玉米。虽然这些杂粮不好吃,但还是前面那句话,人饿极了,什么都会抢着吃的。 当然,这些都是应急措施,从根本上讲,战后如何解放苏联的农业生产力才是根本办法。不过这个方面暂时不能轻举妄动,先用杂粮争取时间吧。 至于重建家园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水泥、钢材。值得高兴的是,在战时,苏联的水泥和钢铁产业进行了一轮迅猛的扩能,尤其是钢铁,几乎是将极限产能都压榨出来了。战后继续维持产量,问题不太大。 不过李晓峰也没有盲目乐观,打着一切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由头,他还要求美国人提供了大量的水泥钢铁,甚至几个超大型水泥厂和钢厂也在乌拉尔紧张的施工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