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47 触目惊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7 触目惊心 (第5/8页)

的bt-5、bt-7甚至是t-26凑合了。

    结果托洛茨基将这一批bt-7抽调走了,直接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红军步兵师的坦克营没了坦克,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估计,至少有15个步兵师受到了影响,导致这些步兵师的坦克营变成了纸面上的部队,总装备部只能将这15个坦克营临时装备反坦克炮,改为反坦克营使用。

    不过大家都知道的,此时的红军正在快速扩编,不光是坦克缺,大炮是一样的缺,原本应该装备给这些部队的76.2毫米火炮也是供不应求,最后差不多大约9个反坦克营只能临时拿一战时的老旧火炮或者100毫米无后坐力炮对付。

    实际上苏联的备战不光是有装备缺乏的问题,奇葩的问题还有一堆堆。比如在1927年到1937年间,在波罗的海三国至乌克兰漫长的国境线上红军一共构建了13个要塞区,每个要塞区的宽度为48公里到140公里不等。

    从纸面上看这似乎是一道钢铁长城,但是大家都懂的,那时苏联的经济条件其实并不好,直接导致这道所谓的长城也很缩水。绝大部分工事都是按照使用机枪的标准建造的,仅仅有20%的战斗设施配有火炮,这样的火力实在是尴尬。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从1938年开始,红军开始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这才发现,之前建好的钢铁长城中仅仅有6个部署了防御部队,其他的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1940年5月25日,当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部考察基辅要塞区的状态时,就很忧虑的向中央表示:“情况很严峻!”

    有多严峻呢?咱们往下看,根据乌克兰内务部的报告:“基辅要塞地区为半径100公里的圆弧形地带,环绕基辅,其左右两端与第聂伯河相接。其中257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