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75 狂飙突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75 狂飙突进 (第7/8页)

按照当年明月的说法,孙长老用刨坑的方式收复了上千里的国土,后来是阉党陷害导致功亏一篑。

    这么说吧,李晓峰还是很欣赏当年明月通俗写历史的方式,也收藏了他的大作。但是在孙长老的问题上,实在是无法苟同当年明月的那个结论。

    按照孙长老的策略,这是准备一路修碉堡一直修道后金的老家去(颇有点某仙人第一次玩星际时的炮塔战术),说白了这一套战术其实就是明军野战打不过后金之后采取的下下策。为什么说是下下策呢?

    第一,当年大明本来就财政紧张,修碉堡不要钱?修好了碉堡不要军队驻守?养这些大头兵不要钱?这么说吧,碉堡修得越多,财政就会越紧张,等到补给线路达到一定的距离时,恐怕不用后金去打,大明自己都崩盘了。

    其次,这些碉堡群看似很好很强大,似乎是能挡住后金的兵锋。但是碉堡始终是死的,只要一天明军不敢野战不敢同后金直接交锋,那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更何况,后金还不一定要去硬啃这些碉堡,围点打援可不可以,你总不能放着这些碉堡不救吧?不救的话修这些碉堡还有什么意义呢?

    说穿了,堡垒战术等同于画地为牢。看看解放战争中土共是怎么修理刮军的,当一只军队丧失野战的勇气和能力只能固守碉堡时,离灭亡恐怕是不远了。总之碉堡是死的,人是活的,战场上最重要的还是掌握主动。

    就比如现在,当苏军狂飙突进的时候,鬼子是傻眼了,这是继续死守呢?还是麻溜的后撤到第二道或者第三道防线抵抗呢?

    关东军内部的意见是高度不统一的,有的说坚守到底,还有的说必须马上撤退,闹闹哄哄的达不成统一的意见。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