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374 新技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4 新技术 (第3/8页)

   具体的使用办法是:当炮长发现了敌人之后,立刻进行测距,然后按照测定的距离装订测距仪机枪的标尺,再立刻打一个短点射。之后观察测距机枪曳光弹的弹着点,如果击中了目标,就立刻用坦克炮射击。否则,则说明测距失误,按照测距机枪弹着点进行修正之后再次射击,直到命中目标为止。

    实事求是的说,测距机枪的性能有限,不过是火控设备发展早期的“对付”的办法,对于提高远距离射击的命中率效果有限,尤其是对射击远距离移动目标不是特别给力,而且cao作比较繁琐,尤其是在测距一项上并没有本质的改进。

    不过在1943年,这已经是很高大上的解决方案了,至少广大红军坦克手还是比较欢迎这个方案的。很快在1943年7、8月份,一场给t-34和t-35改装测距机枪的工程就风风火火的展开了。

    而从1943年10月开始,德国坦克兵就突然发现红军坦克手的远距离交战能力直线上升,不光是那些“珍稀”的t-54远距离炮战变得很凶悍,连带着广大“爬虫系”的t-34和t-35也开始拓展交战距离,让德国坦克兵和反坦克炮兵苦不堪言。

    关于测距仪的话题暂且说到这里,回到之前的主题——导航。激光器的实现使激光陀螺仪得以实现,但是以当年苏联在这个领域的基础,很快搞出刊用的激光陀螺仪还是很为难的。李晓峰很快发现,第一代激光陀螺仪仅仅能在实验室里少量制造,体积和精度都不说,这个成本就断然无法接受。无奈之下,某仙人也只能作弊,采购了一批20世纪60年代水准的激光陀螺仪装备给红军远程航空兵使用。当然,数量是比较有限的,基本上每个轰炸机团大概能分到两到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