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9 东方的希望 (第4/8页)
纳干30骑枪,八路军战士普遍反映不如三八大盖好用,枪托太窄后坐力太大,不适合体质比较差的中 国士兵。 至于德普轻机枪,因为是苏联援助的都是早期型号,不能快速更换枪管,而且弹盘的可靠性也存在问题,远不如zb-26好用。当然,对于缺枪少弹的土共来说,有枪总比没枪好,只是觉得有些遗憾罢了。 截止到9月初,苏联在两个月内援助了土共大约10万支莫辛纳干,和大约三千挺马克沁和一千挺德普轻机枪。初步缓解了八路军战士缺少武器和弹药的窘境。 按照中苏两党达成的协议,在九月底,八路军和新四军应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瘫痪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线路,将东北地区的一部分鬼子重新拉回关内。 负责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自然还是大名鼎鼎的彭大将军,而苏联方面则派遣库利科夫作为顾问。 对于这次战斗,苏联方面报以了很大的希望,原因非常简单,在西线,他们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随着萨列法河作战宣告失败,大量的红军有生力量被消灭,为了堵上这些口子,必然要从其他战线抽调兵力。其中远东军区陈兵近百万,自然是政 治局和军委的第一选择。 但是让政 治局和军委苦恼的是,鬼子在找麻烦,得知红军在西线吃紧的消息之后,这些时时刻刻都想着怎么占便宜的杂种,立刻向东北增兵,加大了对远东军区的压力。 政 治局和军委希望,土共方面能给鬼子更大的压力,迫使鬼子从新将注意力转回关内,好减轻远东军区的压力,以便抽调部队填西线的坑。 “我军很少进行大规模正面作战,而且部队刚刚才完成换装工作,仓促发动如此规模的攻势作战,恐怕是比较困难的!” 彭大将军自然是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