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01 引蛇出洞 (第5/8页)
局,基本上机头都要被发动机和螺旋桨占据。而导弹的导引头因为视野的关系最好也是要放在机头,这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矛盾,要么将发动机和螺旋桨挪到屁股上去,要么就得在机腹布置导引头。 苏联设计师的选择很简答,那就是将发动机放在尾部,这枚后来被称之为反舰一号的怪怪的导弹就这么诞生了。似乎可以开香槟了?似乎提尔皮茨在劫难逃了? 嘿嘿,你高兴得太早了。反舰一号战术性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还超出了技术要求,其最大射程达到了六十公里(活塞发动机省油),而且实弹射击表现也还不错。 但是,海军航空兵根本就没办法用它来攻击提尔皮茨。原因很简单,因为使用了活塞发动机和类飞机布局,这种导弹的体积很大,它塞不进弹仓只能外挂。而红海军现有的攻击机中,没有一种能够在机翼下挂上它,至于机腹,因为离地高度更低,导弹硕大的螺旋桨就能直接宣判这不可能。 这么说吧,反舰一号导弹就没办法使用,红军所装备的攻击机和轰炸机中就没有一种能够携带它安全升空的,哪怕是图-3和pe-8这样的大家伙都不行。 很显然,用技术方法解决提尔皮茨这条路暂时是走不通的,也就是说,李晓峰只剩下第二条路,从战术想办法了。所谓的从战术上想办法,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将龟缩在挪威峡湾中的提尔皮茨号引诱出来,只要这货到了大洋上,击沉它无疑简单了许多。 不过这也不太容易,自从卑斯麦完蛋之后,德国海军除了潜艇之外的主力舰就非常低调了,等闲是不会轻易出海作战的。尤其是提尔皮茨这样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巨舰,更是慎之又慎。如果没有足够有吸引力的诱饵,提尔皮茨是断然不会出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