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22 历史的教训(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22 历史的教训(3) (第2/8页)

   圣殿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希律家族和圣殿祭司的暴政又必须抵制,犹太人想到了古老传说中的救世主(弥赛亚,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受膏者),弥赛亚是上帝选中的人,他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人,拥有超出于圣殿和圣殿祭司的神权。

    看到这,大家伙就该明白,当年犹太圣殿祭司一听说耶稣是所谓的弥撒亚,为什么不顾一切的下狠手了。因为这个真心是不能忍,一旦耶稣证实了其弥撒亚身份,那圣殿祭司就不用混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耶稣的时代,以色列会出现那么多所谓的弥赛亚,原因很简单,这是犹太人下层反抗罗马代言人唯一的合法手段了。

    不过一开始耶稣并不是弥撒亚,或者说他并没有自称为弥赛亚。实际上耶稣的家庭十分贫寒。他的父亲约瑟仅仅是个木匠,当耶稣出生时,按照犹太人传统,约瑟应当去圣殿献祭上帝(感谢上帝赐给他儿子),一般普通的犹太家庭获得男丁一般是献祭两只羊羔,但是约瑟实在太穷了,当时仅仅献祭了两只鸽子(或者斑鸠)。

    按道理说,以耶稣的家境未来不太可能成为祭司或者去搞上层建筑活动。他更应该是个木匠或者其他小手工业者。改变耶稣命运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在李晓峰看来才更像是基督教的第一代老大或者说开创者。这个人就是施洗者约翰。

    这个施洗者约翰在新约中几乎是打酱油的角色,是陪衬耶稣的绿叶。但现实中,恐怕恰恰相反,为什么呢?因为这位约翰的家庭才是正儿八经的神职家庭,他的父亲撒迦利亚是圣殿祭司(等级很低),这使得约翰很小就能接受正统的犹太宗教教育和熏陶(耶稣那时候还在放羊)。

    施洗者约翰长大后自然也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神职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