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钱_第七百六十九章 那么,谁才是反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九章 那么,谁才是反贼? (第2/9页)

十年未有战火,虽吏治腐败,但百姓尚能温饱,如此自是没有推翻清廷的动力。

    所以,王昂推行的恢复衣冠新政在民间并未引起大的共鸣,仅武昌等大城市的街面上有汉服重现景象,其余地方依旧是过去穿戴。

    倒是强制割辫蓄发取得不少成效。

    为了让百姓主动割辫,王昂竟是下了严令,命人于各地广贴布告,称“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大势已去,复汉即将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朝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同满洲鞑虏,必置重罪。”

    只是布告张贴开始,效果不甚好。

    原因是百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今若割辫乃是对父母不孝。

    另外就是很多百姓认为留着辫子虽然丑,但要是把辫子割了自个就成大光头,那样看起来更丑。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清廷统治百年,辫子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认为自有人类之始便有辫子传承,今若割去乃是毁损祖宗传承。

    加上有一些不看好兴汉军的乡绅暗中散布谣言,说要是割了辫子大清兵再来,就会统统砍头,结果自是令得百姓响应割辫者屈指可数。

    针对这一情况,王昂一开始采取的是利诱手段,即在各地交通要道、城门关卡处设下免费饭菜,只要百姓愿意割辫,就能凭借割下的辫子享受免费饭菜,另外还可以领三文钱。

    这个办法有一定效果,不少穷人为了这免费的饭菜真的来割辫,可不少人是一边吃饭一边哭的,并且在走时死活要把自己辫子带回去,说什么这样就算自己将来死了,也能让亲人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