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下一个办谁? (第2/6页)
百姓就得给提督大人集资千万两白银。 乖几,不仅能马上解决四川省财政亏空问题,还能让额驸兵强马壮,走路都带风。 至于利息,额驸不骗人,是真给。 按年利百分之五给,童叟无欺。 最低年利百分之五付息,四川钱庄真集资一千万,一年也不过给五十万两利息。 其他优惠吸资方案套餐组合起来,额驸大人最多每年付一百万两利息。 相当于四川省一年财政收入。 这点钱,吓得着额驸? 因为他看重的是吸收进来的本金。 笑话,有一千万两白银在手,还怕付不起一百万的利息? 而且,初期是行政强制,后面实打实的给付利息,效果一出,恐怕连乡间的小脚老太太都得把棺材本借给贾董。 那得多少钱? 当然,贾董是要做大事的,做大事就得讲信誉,不可能把百姓钱卷了跑路。 钱庄本质,就是借钱,甭管套多少好听的词,借钱就是核心内容。 既然是借来的,那钱就得生钱。 要不然利息会压死人的。 从哪里生,当然是继续刺激地方经济,盘活四川这一潭封建死水,让四川成为大清第一个经济特区了。 洋人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大清朝没有谁再比贾六更清楚工业革命的威力。 为了让大清快速进入正确轨道,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中国的工业体系,额驸肯定得和洋人签条约,搞招商引资,引进洋机器。 莫说五口通商,全境通商都有的商量。 前世清廷同洋人签的条约,除了赔款和租界特权什么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