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清官要什么钱? (第3/4页)
说实在的,贾六认为他的新军能达到后世学生军训的水平,武器装备即便是和洋人同等的情况下,也足以让洋鬼子跪下叫贾爸爸了。 没办法,眼光摆在这呢。 至于八旗,贾六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要给他个三五年发展时间,八旗子弟都得跟着他贾大帅一起开乾清宫的门。 “去吧。” 贾六打心眼里喜欢杨遇春这个孩子,甚至是拿这孩子当儿子看的。 杨遇春点了点头,转身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一脸认真的看着贾六,说了一句:“大人,我要考上武状元给大人带兵的话,将来我可只认二小姐肚子里的孩子,那个格格的孩子我不认。” 贾六没反应过来,杨遇春已经溜了。 有点纳闷,这半大孩子什么时候叫媛媛给收买过去了,将来别给他闹出九子夺嫡啊。 ..........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好读百书的贾六知道这句话出自《儒林外史》,此书成书于乾隆早期,虽书中背景是明代,但基本却是清朝的写照。 三年厅官捞上等值一千万人民币的银子,其实对乾隆朝的官员而言真是不多的,能做到这个数的绝对是清官。 至少,比贾六这个大清忠臣、满洲额驸要清。 因为,在大清朝能称贪官的起步价得是百万两,这是入门。 额驸刚刚入门。 千万两算是够看,上亿两才叫人杰。 和中堂搞出议罪银后,大清再也不用为缺钱而担心,每年都有等同一半国库的议罪银流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这事说明什么? 说明大清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