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薛蟠:珩表兄,我是文龙啊 (第4/8页)
。 比如石鼓山,四伙不愿打碎瓶瓶罐罐的贼寇,前前后后一共缴获了价值近四五十万两的金银、绢帛。 少华山八九伙贼寇,同样缴获了价值近百万两的金银财货。 但这些财货,按着贾珩的军令,并着锦衣府以及亲兵筹建之宪卫巡视,都要统一充公、不得私匿。 为此执行军纪,前前后后砍了几十颗脑袋。 甚至,一名因为吃空额而急于搜寻银子填补亏空的游击将军,被纠劾风纪的宪卫逮着,送到中军,被贾珩二罪并罚,以天子剑“先斩后奏”! 自此,果勇营为之上下警然。 之后,贾珩派人抄检、计点财货,先是拿出一成垫发了拖欠两个月的饷银,又一成用来安置新募的流民之兵,再抽出半成用来抚恤果勇营麾下的伤亡士卒。 此外,打算拿出半成,在凯旋回京前,于华阴城外,办一次表彰大会,对有功将校以及士卒予以奖赏。 至于贾珩也好,还有下面的游击将军以上的将领,尽职本分,反而一两银子都没有分。 一来,自是不能那边儿刚刚吃了空额还没有秋后算账,就给予赏银。 二来,收买这些中高阶将校,没有三五千两,能拿得出手?这样一来,投入成本就大了。 说来有趣,在这种特定场景下,这些游击、参将,大多数没有……统战价值。 反之,将节省下来的银子,七八两、三五两地,发给低阶将校以及兵卒,尽收军心。 自此之后,果勇营军心所望,如臂使指。 下层兵卒的风评,大致就是,贾云麾这人能处,军纪严归严,但有好处是真给你。 这才是往日的京营***子、二流子,突然变成所谓“子弟兵”的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