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 失之偏颇 (第5/7页)
此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是也。 崇平帝闻言,威严面容上现出思索,沉吟须臾,说道:“子钰之言,不无道理,一旦民变迭起,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贾珩朗声道:“圣上圣明,臣常观史书,思辩穷究历朝历代之治乱兴衰,及至王朝之末,大厦将倾,往往由民变而起,如秦之二世陈吴刘项,如前汉之绿林赤眉,后汉之太平黄巾,晚唐之王黄朱李,蒙元之白莲红巾……无不是赋敛愈急,百姓流殍,流寇肆虐,以致中枢失驭,皇权衰落,天下野心之辈,乘势而起,向使百姓有斗米可食,也不至屈身事贼,对抗朝廷。” 崇平帝闻言,心头微震,品着贾珩之言,只觉字字珠玑,默然半晌,湛然目光看向贾珩,点了点头道:“卿之言,诚为金石之论,鞭辟入里。” 思忖沉声道:“对流民,你先前在奏疏中,不是提及过军屯、民屯?朕以为可行。” 当然,对募流民入京营一事,还是有些犹豫。 身为天子,要考虑的是方方面面。 一来是鲁豫二省青壮入得京营,长此以往,人口失衡,地方农耕,势必要被耽误。 二来是客省籍兵与三辅之兵,容易发生冲突。 还有一个看不见的隐忧。 如果招募太多的流民,岂不成了偏安一隅的晋室,北府军中流民帅权重一方,太阿倒持? 正如贾珩所想,募万余兵卒已然极限,至于提出的择流民青壮入营的策略,显然不为崇平帝采纳。 “军屯、民屯,朕过几日和内阁商议,若是可行,就降旨河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