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芙蓉半江月_第一百一十六章 庵里多了个孩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庵里多了个孩子 (第3/6页)

  他朝小封的屋子望了一眼,屋里静悄悄的,估计小两口都还沉浸在睡梦中。

    吃过早饭,德成骑上车搭着玉梅,顺着金水河朝东大街方向而去。路过旧皇城时,德成停下来专门多看了几眼,他听小道消息说市里有拆除皇城的打算。

    成都的皇城其实是明代藩王蜀王的王府,虽然名为王府,它却俨然如皇宫般的气派和威严,所以省城的老百姓都称它为皇城。前面的牌楼、拱桥和一大块广场,则被称为皇城坝。

    明远楼是皇城内的主要建筑,是一座三重檐的殿宇式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巍然。外城有四座城门,其中南边的叫端礼门,潺潺流过的金水河就在端礼门前。三座精美的石桥横跨在金水河上,每座桥有三个桥洞,桥的南头还塑有威严的石狮。桥前有一片空地,是以前文武百官到皇城朝拜藩王的停轿驻马的地方。这里立有赭红的照壁,是皇族的标志,每年都要漆上赭泥以示吉庆,这里的街名也因这堵照壁而得名红照壁街。只可惜那堵红墙早已不复存在了,只留下了一个地名。

    当年张献忠占据省城,后来打了败仗,逃跑之前放了把大火,将皇城宫阙付之一炬。在这场大火中,除了巍峨的明远楼、石狮子、城门洞及城楼幸存外,皇城的其余部分全都化成了一片灰烬。

    清初的四川巡抚在皇城残址上修建了贡院,专门为朝廷选拔人才。建好的贡院建筑规模虽不及原来的宫阙辉煌,但仍然被老百姓沿称为皇城。

    到了民国时期,皇城一度成为旧时四川大学的文学院和法学院所在地。直到军阀混战时,皇城发生了血腥巷战,许多房屋遭到破坏,至此皇城一带逐渐冷清。抗战时,外来流民又在此搭建棚户生活,这里逐渐变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