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25节 (第1/6页)

    如果能有相关领域的顶级成果,申请项目自然就变得很容易,否则申请报告写的再好也很难通过,没名气的学者申请基金项目资助,只能从省级的青年基金慢慢的往上爬。

    即便如此,王浩申请的项目能通过优青评审,也是很值得赞叹的事情了。

    优青基金公布的资助名单中有340个项目,其中有285个申请人来自国内的各大高校,总计涉及到了93所大学,绝大部分申请,都被国内排名前列的高校所垄断。

    比如,水木大学有二十人、首都大学16人、东港大学13人、科学技术大学17人等等,还有其他四所高校入选人数超过10人。

    北疆省入选人数就相对就比较凄惨了,总计入选的人数只有8人,其中有5人来自高校。

    西海大学有2人入选。

    除了王浩以外,另一个是西海大学的王牌院系,地质学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教授杨伯良。

    整个高校只有两人入选,学校还是发布了公告,祝贺王浩和杨伯良获得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这不仅仅是申请到了经费,也是一项个人荣誉。

    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自然也可以顶着一个‘优秀青年’的名头。

    好多人都过来恭喜王浩。

    周清源也是其中之一,他打了个电话来恭喜,后来还直接过来,和王浩说起了优秀青年基金的好处。

    “你明年带学生就不用发愁经费的问题了。”

    周清源说道,“去年优秀青年和杰出青年就有调整,资助的经费直接拨款到学校财务,有需要不用做申请,直接就可以划拨。”

    “等项目结算的时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