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3/7页)
买也是带了点讨好兴平侯的意思。以兴平侯的身份地位,别说十石粮,便是千石粮也值得交好。 照他们家公子那脾性,说不定红薯苗拉回来就会被他忘在脑后。 但如今兴平侯这契书一签,这红薯苗便是不重视也不行,一旦签下契书,便是答应了兴平侯的条件,随便糊弄可不行。 算了算了,五十亩沙地而已,张氏不缺这点沙地,也不缺这点种地的人手,索性好人做到底吧。 吴征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大手一军,利落地在契书上签下大名。 卖苗的健仆趁势送上一份纸质版的红薯种植大全。 “我们郎君说了,张公子彦是他的友人,所以这份由我们郎君亲拟的红薯种植大全便赠送给府上公子,若是换了别人,这也是得拿钱买的。” 卖红薯苗的健仆十分会说话,一番话说得张府的人昂首挺胸,只觉自家公子果然独具慧眼,在兴平侯初到舞阳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和兴平侯攀上关系,就连他们这些做下奴的也与有荣焉。 吴征笑眯眯地看了一眼这个会说话的健仆一眼,接过樊伉赠送的红薯种植大全,心情微妙地拖着红薯苗回去了。 第二个上门的是舞阳的长官胥珲。 与张公子彦明显带着交好兴平侯的目的不同,胥珲则是单纯地想要支持他的工作。 自打樊伉来到舞阳后所做的那一桩桩一件件事迹,胥珲对他的印象已经完全改观,再不拿他当成一个不经事的纨绔小儿,对他有种盲目的信心。 樊家庄收红薯的时候他也在场,既然兴平侯种的时候能亩产十石,他们种的话就算产不了这么多,能产个六七石都足够了。 就是兴平侯说这个红薯不如黍稷之类的容易保存,哪怕方法得当,也只能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