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第5/6页)
从山中背出的煤石。 汉初开放山林河泽,允许黔首民夫上山打猎下水摸鱼,自然也允许人们进山背煤,这一点倒是比起后来动不动就封山禁河的皇帝好多了。 当然也跟这个年代实在太穷有关系再盘剥下去,人们没饭吃铁定要造反。 难怪刘邦穷的。 民间连钱都能铸造,除了赋税,国家就没有别的进项,连个赚钱的产业都没有。 汉初一共就一千多万人口,其中还要除掉不交税的流民和逃奴,想方设法逃税避税的豪门大阀,和各种免税的国中之国的异性诸侯王,摊到刘邦头上的人头就更少了。 人少,税就少。 要打仗要养兵要负责整个王朝的顺利运转,光想樊伉都能知道刘邦的口袋有多干净。 都怪不容易的。 樊伉感慨万千。 许是集市规模太小,不成气侯,栎阳内史的目光还未曾有空暇投注在这小片地上。 没有官府辖制,集市上的商人还挺活跃的,对待运煤工的态度也不错。 双方谈妥价格,或易钱或易粮,没有异议就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没办法,身处这个年代,作为商人尤其是小商人,想要好好的在这个世道生存下去,首先要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低调,像后世那样嚣张作死的暴发户行径是绝对行不通的。 比起宿舍区欣欣向荣的煤石交易,之前樊伉和刘盈费尽心力建起的铁匠坊和蜂窝煤场显得冷清许多,作坊里只有少少的两三个人挥舞着铁锤叮叮当当地在铁帖上敲打着。 煤炉子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有经验的匠人多买几个回去,研究一番就能仿造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