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四章 教育和钢铁 (第3/10页)
其实不算高,一个县才一所高等小学,一个府才一个初等中学而已。 对于官府而言,直接把原有的县学以及府学进行改编就行了。 此外其实民间里本来也有极多的书院,学院……而且这些传统的书院其实早几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增设各类新学教育内容! 为啥?因为这些书院存在的唯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而大楚帝国的科举,哪怕是从县试开始就已经开始涉及数学物理这些基本理科知识了。 这些书院们自然要研究科举考题以及科目,然后针对性的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 如今众多私立的书院们,办新学的积极性可高着呢。 而预料中的读书人阶层对新学的大量批判和不满……其实并没有出现,顶多只有些许老学究说什么世风日下而已,但基本也都是一边骂,一边到处找关系试图让自家儿子或孙子去那些新学办的好的书院里读书! 为什么?还是那句话,学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当官。 清末时期取消科举后,为什么会引起士林的大规模反对,学子们各种狂喷。 就是因为清末取消科举,却是没有及时的补充完善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这不是搞什么新式教育,而是直接把读书人上进当官的路子给堵死了! 人家读了一辈子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嘛……现在好了,你把科举都给取消了,那还玩个毛线,我不革命你还革命谁啊…… 而大楚帝国可没有取消科举,相反,大楚帝国还扩大了科举的录取规模,一大批所谓的读书人都被纳入了行政统治体系了,把他们变成了自己人……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参加院试后去当了个从九品的科员……但这也是官身啊,而且还能没有阻碍的继续往上爬,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