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8节 (第5/10页)
研发时间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也就是火帽刚研发成功的时候。 十八型步枪的研发成功,也是大楚帝国在枪械技术的诸多突破后的集大成产物。 火帽的研发成功,意味着拥有了子弹底火技术,所以有了纸壳子弹,而纸壳子弹不好用后,又顺势搞出来了全金属子弹。 前装线膛步枪上使用的线膛工艺技术,同样可以轻易的移植到后装线膛步枪上。 最终搞出来了十八型步枪,一款采用旋转后拉机前段闭锁,发射全金属子弹的单发后装线膛步枪,从三十年研发出原型枪,三十一年小规模生产,三十二年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装备,并参与了中南半岛一系列战役,表现的相当出色。 其产能攀升的也非常快,等到承顺三十九年的时候,各子型号已经累计生产一百四十万支,不过依旧没能完成陆军的全面换装。 陆军里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的二三线部队还在用老旧的前装线膛步枪甚至火帽击发枪呢。 陆军方面是想要把全军正规军都完成后装线膛化的,可惜军队规模太大,而军费也有限,同时很多一些看似旧式的步枪,比如后面生产的二十三年式最后改进型的以及十六型前装步枪也没用几年,总不能直接就扔了不是。 所以这种换装速度看似大,但是依旧要持续很多年。 从三十年开始,到现在也持续了九年之久,这么长的装备使用下来,也陆续发现十八型步枪的一些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 预定管内弹仓就是一大重要改进,但是负责改进的河北武器公司却是直接搞出来了盒式弹仓版本的二五步枪。 说实话,陆军对这玩意其实并不满意,认为这玩意的下突弹仓将会严重影响到士兵的战术动作,而且很丑……只是迫于无奈才下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