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7节 (第2/9页)
会有着非常强悍的延续性,当一个地方的农民习惯了种植某一种经济农作物,比如说种棉花,连续种植了几代人上百年后,一百年后你让他改种小麦,他都不会种了…… 如果再采取一定的定价措施,比如让当地种植棉花的收益略微高于重视粮食的话,那么农民自己都会主动选择种植棉花,这样一来,整个殖民地的哪怕是一百年,两百年后真正独立了,实际上也无法摆脱大楚帝国的经济体系。 这种情况在原时空里的非洲表现的非常明显,大量非洲国家哪怕独立了,但是在经济上依旧深受前宗主国的控制,而头铁不受控制,想要玩什么独立自主,又找不到新大腿抱的话,连粮食问题都无法保障,很容易就大面积发生饥荒。 不是当地农民不想种植粮食,而是他们没有土地种植粮食,或者是有土地了,但是不会种植粮食,又或者是会种植粮食,但是种植粮食的收益比不上种植经济农作物,当地农民宁愿种植经济农作物也不种粮食。 这些都是殖民地单一经济模式的后遗症。 当然,以前的殖民者欧洲人并没有这么多心思,毕竟他们一百几年前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失去这些殖民地,也不会在一百多年前就考虑着如何利用经济体系来掌控这些殖民地。 之所以会弄成这样,纯粹就是当时欧洲以及其他市场,对各类经济农作物的需求量极为庞大,而这些殖民地里的殖民者农场主们,会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橡胶,剑麻,可可,咖啡,茶叶等各种经济农作物,并且大规模单一农作物种植,更有利于提升产量,形成规范化的种植计划,乃至市场博弈能力。 这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很多非洲国家的经济模式往往是非常单一。 在非洲独立浪潮到来之后,当地人独立后就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