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章 有史以来最北边的县衙 (第3/11页)
及燧发枪,首先你得让燧发枪的击发率提升起来,不说多好,但是至少要比肩火绳枪吧。 按照楚军早期的测试,元年式火绳枪的全天候击发率是百分之七十(全天候包括下雨天气),而楚军最早大规模装备的二年式燧发枪,其全天候击发率就能够做到百分之七十二左右。 如此才奠定了燧发枪全面取代火绳枪的基础。 而彻底淘汰长矛手,则是因为冶炼工艺的持续进步,楚军在火枪上使用了套筒枪刺,使得火绳枪具备了近战能力。 百分之七十二的全天候击发率,再加上套筒枪刺,这两样加起来才让楚军开始组建全燧发枪部队,试验应用线列战术。 等到承顺六年,二年式甲三型燧发枪研发成功,其全天候击发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全军装备。 即便如此,火绳枪以及长矛在楚军里依旧装备了好多年。 大概承顺十年的时候,陆军里全面退役火绳枪,但是民兵部队里依旧装备火绳枪。 承顺十六年,民兵部队里全面退役火绳枪,开始换用军方退役下来的各种二年式燧发枪,如此,火绳枪才彻底的退役。 也就是说,从承顺二年大楚帝国研发出来第一款燧发枪开始,一直到十四年后火绳枪才彻底退出大楚帝国的军事力量了,嗯,民兵也算军事力量…… 强如大楚帝国,在燧发枪淘汰火绳枪的过程里,依旧持续了足足十四年之久,这换成了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是有大楚帝国给他们打样板,但是也非常的困难。 其中的技术问题更是难解! 大楚帝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不少欧洲国家的燧发枪以进行测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