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六百二十五章 钢产量暴涨的连锁反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五章 钢产量暴涨的连锁反应 (第3/11页)

久的道路,至少目前来说还无法做到,他们连最基础的炉温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无法彻底的融化纯铁呢。

    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更加原始的办法,先搞出来含碳量更低的低碳钢在进行浇铸或锻造,并在后续过程里适当通过添加碳元素来提升性能。

    但是不管怎么说,大楚帝国还是初步解决了刚才的量产问题。

    为此,海军也正是启动了铁肋木壳船计划,这个计划里不仅仅要探索研究钢铁作为船只承重结构,寻求进一步提升战舰性能,降低成本的任务,更要承担取代以钢铁取代木材作为船肋的重任。

    而这一点,倒是和性能什么的没有关系,只要是因为大楚帝国海军使用的战舰以及大型武装商船,清一色的是新船型,而这种新船型是根据盖伦船型改进而来。

    这种船型好坏先不去说,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船只框架里,是有大量船肋存在的。

    而这些船肋并不是平直的,而是带有弯曲幅度的。

    由于木材的可塑性很差,因此很难把原本笔直的木材搞成弯曲的,只能是选择天然就存在一定弯曲的木材作为船肋材料所用。

    可以想象的,这种材料很不好找,而在木材生产过程里就通过人工干预的话,,这就需要漫长的时间,不是几年……几十年!

    舰政部里就提交过一份报告,说是船肋必须天然的弯木,而本土产量极少,相当一部分还需要从南洋各地搜寻进口,但是数量也不多,哪怕帝国如今已经满世界搜罗这种天然弯木,但是长此以往,恐怕数年后造舰就凑不出足够的船肋材料了。

    而铁肋,却是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玩意。

    钢铁这玩意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多得是,那么是造船用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