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四章 印度贱民在非洲 (第3/9页)
工能力不怎么样,搞不出来合格又成本可控的金属圆盘引信,但是木制引信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因此引信以及木制弹托其实都不限制欧洲国家大规模使用榴弹的问题。 真正限制他们无法大规模使用榴弹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基础冶金水平太差,很难大规模的,廉价的生产出合格堪用榴弹弹壳…… 这是因为榴弹发射的时候,是需要承受极大的膛压的,同时榴弹是空心的,内部需要装足够多的炸药,而这年头用的都是黑火药,想要保证炮弹的威力,装的黑火药可不能太少。 这意味着,弹壳不能太厚,而弹壳不能太厚的话,又需要承受极大的膛压,这就对材料要求非常高了,更别说如果想要榴弹爆炸后形成大量的破片,而不是只靠的冲击破以及那炸成两半的弹壳商人,就需要采取弹壳预制破片。 这些要求结合起来,就导致了普通生铁很难搞得定。 楚军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鰰 很简单,楚军的榴弹弹壳直接用钢材生产的。 你说土著也用钢材生产,哪怕只是低碳钢……这材料的来源也不好解决,只能手工锻打的方式来获得原料,这价格可贵了去。 就算有了原料,然后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加工这些钢材? 钢材的加工可不容易。 这些困难都结合起来后,导致了很多土著国家明明知道大楚帝国的榴弹炮,也有样品,但是就是没办法仿制……或者只能少量仿制,根本无法形成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于战场上。 军工产品嘛……你得考虑价格! 用熟练工匠花费漫长的时间,手工生产钢制榴弹,先不提质量问题,光是成本就是难以忍受的。鰰 因此这些土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