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2节 (第5/9页)
双方的武器装备都不在一个层面上,再加上这又是正面交战,俄罗斯人哪怕一个个都是不怕死的斯巴达勇士,都不可能坚持三个小时以上。 虽然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是人,但是当武器代差大到一定程度后,那么决定战争胜负的就是武器装备了! 一群使用连发步枪,步兵炮,迫击炮,架退后装线膛炮,还有一百五十毫米大口径火炮的楚军,按照这武器装备水平都勉强可以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了,但是却用来打一群撑死了十八世纪水准,使用前装滑膛炮,燧发枪的俄军。 这要是还不能打成碾压局,第十八师的高级将领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拔刀自刎以谢皇恩了! 所以楚军毫无悬念的攻占了阿斯特拉罕,并且自身伤亡极小,只有区区数十人而已,战死不过区区八人,受伤二十二人,这里头还包括非战斗伤亡……比如有个士兵追击作战的时候,追的太浪,一脚踩空不小心摔倒了,进而扭伤了脚! 这些伤亡大部分都是在进城作战之后,因为城区建筑众多,地形复杂,被俄军的零星士兵打冷枪而导致的。 但是俄罗斯人死伤了多少?阵亡都有八九千……俘虏接近两万,俘虏里相当多一部分也是受伤的。 这种严重夸张地交换比,放在同时代的两军交战里几乎不可能出现,哪怕是楚军的印度军团这种仆从军和土著军队交战,都打不出来这么大的交换比。 但是在楚军正规军和土著的战斗里,类似的夸张交换比却是频繁出现。 这安置好伤亡将士,留下少数人看押缴械的战俘并让他们修建港口设施后,第十八师主力部队在海军西海舰队的配合下,一路沿着伏尔加河北上,直奔察里津,即后世的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