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4节 (第4/11页)
无非就是平价供应交流电设备,并且有限放开专利授权,让其他几家电气公司也参与交流电设备生产制造,估计还是没有太大问题。 一方面是各大电网公司压力也大……上头早就说要搞电气化了,但是折腾了好些年现在也只有个直流电电网,而直流电因为传输距离比较短,传输成本大,就注定了很难搞成大规模的供电网络。 而规模上不了,成本也就下不来,成本下不来,那么电气化的推动工作就更难搞。 而另外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交流电的多项核心专利也逐渐接近到期……其中的几种核心专利,大概都会在承顺五十五年到期。 如此情况下,时间拖得越久,其实李氏电气公司的谈判筹码就越来越少…… 如果不是各电网公司还需要李氏电气公司在交流电领域里的强大技术支持,拉低电网建设成本的话,估计都不会继续谈,而是拖着,拖到五年后交流电核心专利到期。 一旦专利到期,国内的其他电气公司,尤其是技术比较强的三大官办电气公司立马就能向市场推出交流电相应设备……这三大官办电气公司,早就在实验室里搞出来了交流电设备了,奈何专利限制无法投入商业应用。 李氏电气公司前些年搞的太狠,一口气几乎把交流电的相应核心专利都给弄了,搞的其他公司哪怕是能搞出来交流电设备也无法用于商业用途。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李氏电气公司一开始还想要争取行政领地那边的电网建设授权,不求独家授权,只求一个参与的机会,哪怕是作为一个供电网络里的一部分,比如发电厂,但是被各电网公司所拒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