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4节 (第3/9页)
错误那就是灾难性的结果。 战争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武器装备优势也只是一方面的优势而已,很多时候武器装备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楚军当年在缅甸战役里的时候,看似拿着一大堆先进武器,连看成划时代的十八型后装线膛步枪以及三十二年式75毫米野战炮都有了,但实战中依旧打的比较艰难……过于复杂的地形,艰难的后勤补给,艰难的机动这些都导致了当年楚军在中南半岛进行作战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 大规模的战败自然是没有的,但是小规模的战术性失败其实很多,遭到的零星袭击更是一度让楚军高层非常头痛,最后倒逼楚军内部研发了更多轻量化的火炮。 如三十四年式75毫米榴弹炮(山炮),三十四年式70毫米步兵炮。 同时在步兵战术上也进行了革新,从单纯的注重大规模战役发展起来了注重中小规模战斗的小规模战斗,基层的作战单位从以往的排级进一步下放到班级,形成了班组战术。 从以往的基层作战强调的是数十人规模的排级战斗,演变为强调十多人规模的班组战斗,提出班组层面的火力掩护,支援,迂回等更细微的战术。 散兵战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可以说,当年的中南半岛的一系列征战,给大楚帝国的军事发展是带来了深刻影响的! 只是当年这些战术性的中小规模的战败,并不会过于影响楚军的战略胜利! 换句话说,这些失败都被更多的胜利所掩盖了,国内的民众甚至知道的都不多。 如果楚军在海外真的无敌,躺着打都能赢的话,也不用费尽心思继续发展先进武器,研究更新的战术,继续拿着燧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