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2节 (第6/8页)
十几年前帝国刚开办普惠性教育,建立大量官办基础学校的时候,适龄男童的入学率连百分之五都还不到呢……那个时候,普遍是一个镇上才会有一所官办初小,县里才会有一所高小,初中要州府才会有。 而高中……那个时候被称之为大学预备学校,往往一个省才设立一两所而已。 可见当时的教育普及率之低。 但是现在……基本上大规模一些的村子都会有一所三年制初小,规模小一些的村子和周边村子联合办一所初小。 一个镇里,最少都会有一所提供三年制教育的高小,一些人口多的镇往往还会有好几所。 同时大楚帝国教育界,开始在一些地方,主要是人口密集的区域里开始把初小以及高小进行合并办学,虽然还按照传统分为初小和高小,但实际上一起办学,直接提供六年制的完整小学教育。 而县上,普遍设立了三年制初中,有些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县甚至还会提供三年制的高中教育或中专教育。 府一级保底会有一所高中教育以及配套的中专。每个省都会有若干四年制大学或三年制大专。 简单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楚帝国的教育普遍下沉了一个行政等级,做到了镇办小学,县办初中,府办高中/中专,省办大学/大专的官办教育模式。 别看只是下沉了一个行政等级,但是两者的差距,尤其是财政需求是数十倍的差距。 这背后,是需要大楚帝国强悍的财政支持的,而这种支持又是需要工商业,农产等全面发展所带来的税收增加的。 就这还是普惠性教育呢,如果是要搞义务教育,那么所需要的财政资金更大……以大楚帝国目前的国力一时半会是搞不了的。 毕竟人口大国的义务教育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