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七章 漠北省 (第10/11页)
游牧过程里,基层行政官员随同牧民一起放牧游走,并随时处理办公。 然后到预定的定牧点进行放牧。 这个定牧点,一般选择为适合屯垦,战略地位比较重要,大多还是牧民们过冬的地方。 官方会在这里修建城池,派遣县级官员乃至府级官员驻扎对周边牧民进行管理,同时会驻军。 同时还会依托驻军以及外来的移民,商人什么的,建立屯垦、教育、医疗、工商业体系。 如此一来,原本连城池都很少见的草原上,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小城池,规模都不大,基本都是作为府城、县城而存在的,周边陆续出现屯垦种田。 如此一来,虽然草原上的牧民们还保持着游牧的传统,但都是根据固定的路线进行游牧,并且在固定的地方过冬。 这样既可以让牧民们继续游牧,大楚帝国又可以通过城池,定牧点实施一定程度上的统治。 这种统治模式,也算是彻底改变了草原上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部落游牧模式,使得游牧民族这种游离在封传统中原封建王朝之外的群体,被陆续纳入行政通知之中。 而这对于大楚帝国彻底掌控草原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 大楚帝国可从来没有想过收复若干部落,然后让草原上继续保持这种不稳定的部落模式。 建立行政统治,这是大楚帝国控制草原的重要一环。 逐步完善的草原行政统治,还带动了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呢……因为大楚帝国内的毛纺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有多少要多少,这也催动了当地的牧民们大量养绵羊并出售羊毛赚钱。 更不要说大楚帝国国内对各种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