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6节 (第6/9页)
,发展工业是为了让民众生活的更好。 只是不仅仅是苏联,哪怕二十一世纪里,很多国家也没能搞清楚这么一套逻辑。 但是那些掌权者甭管好坏,基本也都是精英,傻子是上不了位的! 因此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之所以还这么做,那么答案就一个:我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就行,至于民众死活关我屁事…… 后世很多国家都这样,不足为奇。 而在大楚帝国里,其实很多权贵阶层也不太关心民众死活的……但是这些人往往也无法真正的进入高位。 大楚帝国里的绝对高层,是参务院,而能够一路进入参务院里的高级官员,尤其是文官,基本都是一路干掉了无数竞争对手,在诸多方面都让人挑不出错误的政治家。 其中不少人不仅仅有能力,有不少还是有理想的。 什么理想? 首先这个理想并不是什么世界大同,让民众活的更好之类的假大空的话,大楚帝国里的很多高级官员,甭管文武,大多都有着一个传统文人的想法:名留青史! 说实话,做官做到参务大臣这个程度,实际上他们已经进无可进了,而且大楚帝国的参务大臣轮换体系是比较稳定的,很少出现刚进入就被干掉,又或者是多年后还能霸占位置的情况。 过去四十年里,罗志学对参务大臣任免已经形成了一套惯例,任期普遍在五年,五年内不出现什么重大情况基本不会免职,同时五年后甭管好坏都得滚蛋…… 也就是说,到了承顺四十年的今天,大楚帝国的绝对高层体系里,已经有了一整套完善的更换体系,进入参务院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