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一章 进军叶尼塞流域 (第4/9页)
罗斯人之前联系勒拿河以及叶尼塞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并不是安加拉河,而是主要走下通古斯河以及其他一些之流,期间还穿过若干陆水连路,即走两条河流之间的陆地。 而上通古斯河,即安加拉河这条通道,他们走的其实不多,毕竟安加拉河的通航情况很糟糕,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 这一次进军布拉茨克乃至后续的叶尼塞斯克,楚军方面也是考虑到了安加拉河的通航情况比较糟糕,因此兵力运输以及物资补给,是充分考虑到了地面运输的情况。 采取的是水陆接力,协同运输的模式。 具体下来就是一些通航条件许可的河段里,就进行河道运输,等到了通航条件不好的河段里,那么就人员货物上岸,然后进行地面运输。 如此水路接力运输,最终完成前期五百多公里,后期则是一千多公里的漫长兵力调动以及物资补给路线。 为此,大楚帝国出征的人员除了陆海军人员外,还有一堆各种技术人员,包括修筑城池,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的人员,还有一大堆就地伐木造船的各种工匠技术人员。 以便就地修筑各类码头,堡垒据点以及建造船只,马车等各种设施。 光是这些随军出发的施工团队,就足足有两千多人,而且基本都是属于技术人员……至于普通劳动力……要么是军方士兵们顺带承担,要么是就地征用当地的一些土着们。 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里,除了楚人和俄罗斯人外,其实当地的各种土着也不少,这些土着在安加拉河流域,贝加尔湖一点都有不少,楚军之前在当地的一系列筑城等活动里,都是少不了征召当地的土着们进行施工。 大楚帝国在西比利亚地区的扩张,整体上来说还算是比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