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节 (第4/6页)
江南。” 张珪与张养浩彻夜长谈过后,将人推荐进了御史台,后来成为了变法不折不扣的主力。 恢复科举制后,张养浩三次担任科举主考官。 无数的汉人子弟与寒门后进,因此得到了拔擢启用。 二十年间,来自白鹭洲的登科进士超过百位,亦成了朝中最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力量。 有一次,张养浩问他: “您总是问我白鹭洲,何不亲自回去看看?于先生在摘星楼前,为您的老师邓光荐立了塑像。” 张珪沉默。 他不可能谅解于谦对邓剡的算计,于谦也不可能谅解他射出的那一箭,最好的方法就是互不相见。 在于谦的有生之年,他始终未曾再度踏进白鹭洲。 后来,又过了许久。 久到蕉痕覆鹿,野芳成春,皇城的芜草来来去去生了又灭,一茬复一茬,久到张珪已经不记得,当年十七岁的他初次踏入京师王廷,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这些年,他身居宰相之位,夙兴夜寐,事必躬亲,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他平日太忙,唯有在病中闲暇时,经常会翻阅邓剡给他留下的《相业》,在旁边写下批注。 无论写了多少批注,总是因为在病中,字迹显得过于轻飘柔软,不够好看。 可他细看着邓剡留下的字,其中每一个,俱是清正隽秀,端方正直。 从前张珪不明白,老师重病加身,如何还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一笔一画,历历分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