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99节 (第12/13页)

穆桂英,那么杨家将的传说,只怕绝大部分都是编出来的,而且极不靠谱。对这样的人物杜中宵都是小心谨慎,生怕被莫名其妙的印象坑了。所以杨文广到来,杜中宵都当作是个普通将领,按照正常程序,该训练训练,该使用使用,也不过多亲近,一切看他自己表现。

    杨文广表现得很好,对新式武器的理解,学习与训练的态度,都无人可比。相比起来,杨畋在营田务厢军只是备位而已,实际事务都是杨文广在做。随州的厢军,杨文广才是实际的指挥官。

    第176章 钱荒

    皇祐二年秋天,王安石由鄞县知县调任舒州通判,进京述职之后,由开封府坐火车到襄州,而后转水路去舒州。到了樊城车站,特意转到枣阳来看望杜中宵。

    那一届进士,王安石本是状元,因为一句“孺子其朋”恶了皇帝,成了第四名。名次不可更改,状元的才华也被记住。淮南节度判官任满,便有大臣举荐王安石入馆阁,被其拒绝,任鄞县知县。后来不断有大臣举荐,王安石均拒绝,坚持在地方为官,增加历练的机会。

    杜中宵是本身才学有限,不敢到馆阁里去。王安石则认为那是清谈之地,认为地方历练重要,一直坚持为地方官。庆历二年几位此时知名的进士,就剩他们两人没有到馆阁去实任职事,做清要之官了。

    与王安石不同,杜中宵带馆职,这样又发钱又升官快的好处,不要白不要。王安石有政治洁癖,连这样的机会都拒绝,甚至越级升官的机会也拒绝,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去。

    两人几乎是两个极端,杜中宵一路越级升官,做到一路监司。王安石则步步为营,非按磨勘法到任不升官,做到州通判。

    得了消息,杜中宵早早迎到镇外。看王安石骑头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