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68节 (第5/10页)
韩琦、富弼和包拯没想到杜中宵说得这么明白,一时间都怔住,没有说话。 杜中宵道:“横山战后,圣上答应把狄青一军调回京城,重新整训,心思已经非常明白。所以此次我为枢密使,就是要重新整训禁军,数年后与契丹一决雌雄。事在非常,必须一举成功!” 韩琦点了点头,举起酒杯与众人喝了一杯酒。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心里都明白,此次两府的调整意味着什么。枢密院全是文臣,但都是有多年在边缰军事经验的,可以变革禁军。韩琦回朝为相,同样有与枢密院配合的意思。正如杜中宵说的,必须一举成功,不能有任何疏漏。 包拯道:“禁军中许多将领士卒,自立国起,便举家从军。他们这些人,合适在军中的,着实并不多。要想整训禁军,必须先解决他们的去向。不然一作乱,京师不稳,还怎么整训?” 杜中宵道:“我练营田厢军,便是二十万厢军没了生计,在京西路营田,里面选出三万人。现在无非故技重施,还是营田罢了。铁路修到了江陵府,荆湖北路交通便捷,正是开发的好时候。狄青大军回京之后,便就重新整训。合适的编入禁军,不合适的去荆湖北路营田。以西边江陵府、东边鄂州为中心,布置营田人手。同时编练禁军,对付南边的梅山蛮。禁军缺的人数,重新招募。” 韩琦道:“如此做,对天下影响不小。而且数十万人南下营田,需要的钱粮不少。” 杜中宵点了点头:“开发两湖,当然要许多钱粮。这几年朝中的钱粮充足,只是进攻党项花费了一些。不对外打仗,仅是营田两湖,花的应该不多。” 韩琦道:“太尉,此事有没有禀报圣上?可是已经定下来了?” 杜中宵道:“已经禀明圣上,若无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