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70节 (第12/14页)
大约相当于杜中宵初带兵北上时,每部有相当强的作战能力。现在朝廷对这些职位称呼时,一般称其为方面大将,杜中宵则为帅臣。 其余几路,机构、组织、部署基本按照河曲路改编。有的路方面大将多一些,比如河北路和陕西路有五个方面大将,河东路则有四个,河曲路最少。河北、河东、河曲和陕西,被称为沿边四路。 与以前不同的是,帅司兼管民政,方面大将则专心于军事,不再兼管民政事务。与此相对应,帅司的直属力量减少,主要是重炮,还有情报、后勤、参谋、训练等等事务所需人员。除三路大军十五万兵马之外,其余的一万人,基本就是由杜中宵帅司的直属人员组成。 朝廷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加强了帅司对属下方面大将的牵制,另一方面加强了方面大将的独立作战能力。上下相制,属于传统的御下之道。与这样的设置相对应,帅臣偏向于有军事经验的文官,对应于朝廷的枢密院。方面大将则为武将,对应于三衙。 这样的布置不应该说错,现在一路兵马的战力太强,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方面大将的地位,对应于三衙原来的管军,已经是武臣极任。将来会不会设置部领三衙,让三衙与枢密并立,现在没人说得清。失去了用兵权,改变了统兵结构,三衙成了武力的官僚机构,与以前完全不同了。京城禁军,也可以参照边路布置,不设帅臣和方面大将即可。不管是枢密院还是三衙,没有圣旨都没有京城禁军的指挥权。或者可以只设帅司,不设方面大将,帅司驻外地即可。 皇权对于军权的防范,主要是在京城禁军,而不是沿边大军。三衙中殿前司兵马最少,但殿前都指挥使的地位最高,更高一级的殿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