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37节 (第6/12页)
赏移口城下,后军还在镇戎军,是不是拉得过长了些?” 贾昌朝道:“前线大军,自由狄太尉依具体形势安排,不全依编制。正是因为行军不易,狄太尉才吩咐全军一路,不给党项可乘之机。” 杜中宵道:“难道前军到了赏移口,就等在那里?” 贾昌朝道:“他们自然立营垒,准备攻城器具,等候大军到来。” 杜中宵愣了好一会,实在想不出来这种仗要怎么打,只好道:“如此打法,与河曲路时不同。我们都是把全军分成几路,与敌作战有哪些任务,各部如何行军,都规划清楚。中间或有意外,自然及时变换战法,或者使用预备队。如此全军一起,各部分不清楚,该如何说?” 王德用道:“中丞的安排自然是极好的,只是禁军一时间无法做到。各部一旦分兵,就很可能被党项抓到机会,出现难以预料之事。” 杜中宵听了,看了看周边的大臣,无奈地道:“全军整训已经数年,大多将领入军校学过,不会如此吧?大军作战,最忌混杂不清。应该编制清楚,各部任务明确,不然许多事情说不清楚。” 这种安排是杜中宵怎么评价?完全是三十万大军猥集在铁路线尽头,靠着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强大的军力,硬压下去。党项小国,倾其全国之力,不能截断宋军的铁路,就完全没有办法。铁路线怎么可能切得断呢?派少量兵力,纵然受到sao扰,宋军也可以尽快修复。派大军攻占要点,党项又做不到。 狄青的布置,纯粹就是用宋朝的强大国力,压倒小国党项。贾昌朝说的不错,这样布置最大的优点是稳妥,但用的物资可多得多了。用了这么多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