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79节 (第8/11页)
大米制成,西域却没有这些东西。 金三买了几大包,分给陈希志和廉成,以及几人有随从。一边吃着,一边走向商场里面。 一进大门,卖的是文化用品。一边是笔墨纸砚,一边是各种书籍,琳琅满目。 陈希志见了,忍不住就要上前详细观看,金三一把拉住:“大人在胜州城里还要住些日子,过两日自己来看即可。今日我们走马观花,来不及一一细看。” 这个地方金三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笔墨纸砚凡是有些名气的,都买了许多套。另一边的书籍每本都能背出名字,家里都存得有,怎么还会过去看? 宋朝是书籍普及的时代,市面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书籍,价钱从来没有这么便宜。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笔墨纸砚和书籍仍然不便宜,不是普通的市井小民可以消费得起的。杜中宵用了许多办法,降低了印刷品的成本,书籍依然是贵重物品,不是平常百姓可以随便买的。销路最好的印刷品,是年画、日历之类,再加上一个现在流行的小人书。销路受限,商品就少,远比不了后世规模。 对陈希志这些生在西域,能读书认字的人来说,有书看就是好事,并不怎么挑剔。陈希志活了几十岁,一辈子读的书不够十本,既然见到,当然想带些回去。 胜州在边地,有许多异族客人,商场把这些放在进门的地方,彰显自己的文化品味,明明白白地先亮出自己的档次来给人看。内地的商场就不会如此,进门要么是水果,要么是衣饰。 过了文化用品区,紧接着的是佛事用品区。诸如各种佛像、香烛、经书等等一应俱全,甚至还坐了几个僧人,一本正经不知在那里干些什么。 西北重佛,河曲路新立,又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