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79节 (第5/11页)
自海里,现在有人直接运入中原,再做这生意,多半要赔钱。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要到商场里看过才算。” 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联通了中原和欧洲。西域一带,实际是中转站,本地的物产并没有多少。这个年代波斯商人兴盛,海路开始繁荣起来,西域的重要性本就下降了。 从西域运到中原的大宗货物,除玉石外,大多转运自波斯,只是以前中原不知底细。比如很长时间中原的人认为香料产自西域,出自什么地方,产自什么树,说得煞有介事。其实西域不产,是从波斯一带转运的。珊瑚、珍珠、象牙、翡翠等等,多是如此。海上贸易兴盛,西域的转运地位必然下降。 这些日子,金三几乎每天都到商场里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些西域贩卖的传统货物,在中原已经失去了优势,做不下去了。最典型的就是香料,宋朝的府库有大量存货,不再想从西域购买了。 条件变了,贸易的内容当然要跟着变。金三敏锐的商人嗅觉,使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旦通了铁路,交通变得容易,运费大量节省,又出现了新的商机。现在海路有优势,如果铁路一直向西修,火车代替骆驼和马匹,传统的丝路贸易又是另一种局面。那个时候,说不定陆路优势会超过海路。 这也是金三作为西域商人,劝两位使节不要对抗宋军西进,最好把城池拱手相让的原因。让大宋顺顺利利地把铁路修过去,多少势力消亡他不管,赚钱的机会来了最重要。 几个所谓的西域大国,最多能够凑出三五万兵,在动不动数十万大军的宋军面前,填牙缝的资格都没有。还打什么?趁早拱手称臣献地,不要耽误了大商人们赚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