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8节 (第4/10页)
等许县尉回县再说。 看过了史县令的手令,杜循不由两手发抖,对魏押司道:“押司,这手令有与没有又有何区别?还是一切等许县尉回来再说。陈节级那些人如狼虎,几日时间,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魏押司双手一摊,无奈地道:“县令无心理事,在下一个吏人,又能奈何?” 杜循来回走踱步,过了一会,断然道:“若是如此,在下只好去州里走一趟了!” 魏押司拱手:“秀才去州里才是正路。新来的知州梅询原是翰林学士,最是好人,定然能够禀公断案。再者,州里长官都是读书人,看秀才自然跟平常人不一样。” 杜循看着魏押司,见他神情真诚,并无丝毫作伪,想来说的是真心话。州里跟县里不一样,那里的官员多,而且多是读书人出身,对杜循这种乡贡进士又是另一种态度。 城里和乡下,州和县有时就是两个世界。宋朝的县,由于人口偏少,经济不发达,一县之长跟杜中宵前世的乡长镇长才相差不多。不只是条件艰苦,眼界见识都有限。所以宋朝正榜进士出身的官员,对于到县里为官,有“上刀山下火海”之说。 像史县令这种混日子的官员,由于眼界所限,很多时候分不清事情的轻重。不管出了什么事,总想能拖就拖,混过去就万事大吉。反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安稳稳渡过任期就好。只县令是把一切事情都推给主簿和县尉和两个副手,自己躲清闲,真出了事情也找不到自己头上。 杜循想来想去,碰到这种官员,只好去州里一条路。叹了一口气,向魏押司拱手告辞。 出了县衙,杜循问了人,来到关押杜中宵和韩练的小院。一到门前,便就被人拦住。 杜循道:“我是本县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