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77节 (第9/11页)

有些手足无措。

    包拯道:“朝中军权,除了圣上,不能掌于一人之手,此是人之常情。再者,太尉本是文官,只因军中无将帅,才不得不掌军而已。以后禁军整训完了,太尉可以为相,何必再管军中事情。”

    赵滋道:“中丞说得好轻松。若不是太尉,我们能打这么多胜仗?十年前,党项叛乱,朝中没一个人有办法。到了去年,一战而灭,多么轻松!”

    包拯笑着摇了摇头:“可去年灭党项,太尉并没有参与。说到底,太尉已经把兵练成,朝廷也知道了一军主帅,要能够做什么。以后这些事情自有人去做,不必事事都要劳烦太尉。”

    韩琦道:“中丞这话说得在理。杜太尉对朝廷最大的功劳,就是让禁军脱胎换骨,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去年灭了党项,今年又胜了契丹,早已不同于往日。”

    赵滋想了想,点点头:“说的也有些道理。罢了,这种朝中大事,还是听朝廷吩咐好了。”

    杜中宵道:“这句话说得对,听朝廷吩咐就好了,自己不要想得太多。你们多年在边疆为将,朝中的事情不熟,只要做好本分就好。”

    赵滋和杨文广一起拱手称是。

    两人刚从边疆回来,朝中的事情不熟。对他们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依照杜中宵军令行事,已经成了习惯。此次回来,要改一改,以后依靠朝令行事。

    饮了几杯酒,杜中宵转头看着窗外。窗外行人如织,州桥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常。其实自己并不是多么有军事才能的人,许多事情,只是依照记忆而做。自己的成功,与其说是个人的能力,不如说是时代的原因。对于国家来说,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与其掌握军权,不如立下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