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77节 (第4/11页)
官员掌管此事合适?” 杜中宵捧笏:“臣以为,枢密直学士李参,精通吏事,在地方善于理财,可任此职。” 赵祯点了点头,又问其他官员。文彦博等人也推荐了几个官员,不过都不如李参合适。赵祯记在了心里,便略过此事。这等大事,还要回去考虑,不能在此决定。 两湖营田之所以花销这么大,主要是杜中宵坚持,裁汰下来的将领士卒,收入不能降低。他们失去的只是军中前程,生活水平并不会降低。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人心,杜中宵实在不希望,因为自己整训禁军,得罪太多的人。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卒,让他们明白,被禁军裁汰,只是因为他们不适合时代,而不是因为水平不明。到了地方,依然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次拣汰禁军,杜中宵希望,不管是选中的,还是裁汰的,都明白与能力无关。全军整训,军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不适应也没有什么,去做其他事情就是。 议过营田,赵祯道:“此次整训禁军,除了枢密院和三衙变更, 军队的人员变化,最重要的就是依托军校。原提举京城军校的杨畋,已到去接张岊。诸位以为,谁来接任此职合适?” 听了此话,众大臣都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文彦博拱手:“陛下,此事还是圣裁。” 赵祯看看众人,道:“为何?杨畋在时,并没有人议论什么。” 文彦博道:“此次与以前不同了,提举军校的,必须要有绝对权力,不能受人影响。谁学得好,能够到军中去,只能学校说了算。此事只有圣裁,众臣才无异议。” 赵祯点了点头,好一会没有说话。很显然,这个人并不好选。既要得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