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91节 (第2/10页)
门又贷农具,又贷良种,现在自然是比以前好了很多。不说别的,几百户人家,都能吃饱肚子,以前哪里敢想!” 韦信道:“是啊,衙门里贷来的粮食,人人都能够吃饱。而且这些赊贷又不要利息,来年还上就是了。又免了三年赋税,当然是比以前强了许多。” 借钱不要利息,在这个年代是非常大的优惠。对于穷人来说,并没有余钱放贷,不要利息,相当于借的人亏了。而对于有钱的富人来说,放贷本变是要获利的,借钱就有风险。 宋朝的官府,是广泛向百姓放贷的。不过,一般都是有特别条件,要有抵押。青苗贷特别,是因为抵押的是田里的青苗,风险较大。而且就是青苗贷,同样是有利息的,而且不低。雄州给南逃来的百姓不要利息的借贷,本就是一种优惠措施。 几个人聊着闲话,说着现在这些南逃的百姓的境况。丁令德一一听在耳里,心中盘算,这些信息要怎么整合,让契丹人视他们为眼中钉。此事的目的,就是要让契丹人冬天进攻这些人,而不要跑到其他地方去。怎么让契丹人恨他们?自然是他们过得越是舒适,契丹人越恨。 第182章 细作 涿州城里,时一鸣跟着几个差人,站在衙门口左顾右盼。看看已近中午,道:“几位哥哥,既然知州如此忙碌,一时间也不能见我们,不如到那边喝盏茶。这里寒风吹着,着实是不好受。” 一个吏人道:“也好。只是我们出门不曾带钱,烦请你帮着我们付茶钱。” 时一鸣心中叫苦,不过看几个人看着自己,只好咬着牙道:“几个茶钱,哪里敢要哥哥们的?” 吏人听了大喜,与时一鸣一起,到了衙门旁边的一个茶馆里。寻副座头坐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