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66节 (第6/10页)

不妨碍他们对别人说全部枭首。

    戏台上出来五个人,一个扮作党项人,髠发胡服,样子滑稽。另一个汉将打扮,手中掂一杆枪,与扮作党项人的那一个在台上转着起舞。其余几个也不知道是兵还是观众,跑来跑去,有时候还会翻几个跟头,惹得台下一片叫好。

    正式的杂剧开始之前,会有一小段与内容无关的表演,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身边事,用来吸引观众注意力,称为“艳段”。今天的这一小段戏,应该就是京城百姓想看的河州战事。至于演的什么,反正当时的主帅杜中宵看不懂,他甚至分不出舞台上的几个人都是扮的什么角色。看不懂没关系,知道他们是在奉承自己,到时会拍手掌就是了。

    台下的大多数观众倒是看得高兴,不断有喝采声和欢呼声。这种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是热闹,一些小细节的与观众心灵相通。既不能反映当时的事实,也没有让人如痴如醉的吸引力,传播开来,只是告诉观众一个故事。

    这一小段演完,台下观众哄然叫好,杜中宵和包拯一起,微笑鼓掌。

    正剧开始,便不再似刚才热闹,演的是京城热门曲目《莺莺六幺》。从唐时出现,后世流传千余年的故事。曲调六幺则是来自于唐时大曲,里面裁截出来,配以唱词,而演绎故事。曲调婉转多变,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所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与曲调相配,舞态曼妙,“轻盈绿腰舞”。

    音乐和戏剧大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二百多年战乱,对外连战连败,此时天下流行的音乐多是这个味道。五代武夫当国,词与音乐趋向于两个方向。一是多写闺房,词风香软,流行甚广。再一个是文人诗词中的惆怅、失落,成为一种风格。

    武夫当国的军阀时代,并不会出现激昂向上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