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就你这样还想开军舰 (第3/8页)
放在经济建设上,军费偏低,很多军工研发和生产单位多年没有军品任务,人才流失,技术断层,质量滑坡,江尾造船厂就是个典型。 “八十年代邓爷爷和撒切尔夫人谈妥了要收回香港,咱们得驻军啊,英国皇家海军在香港有几艘护卫艇,咱们也得用同等级别的炮艇,海军就打算用037改型,咱们厂参与了竞争,也是最后一次挣扎,失败了,从此军船部门一蹶不振。” 左路军回望这艘猎潜艇,眼神中没有任何感情:“起初船上啥都有,后来厂子效益不好,就把柴油机拆了卖,雷达声呐也拆了返回原厂家,就剩下一个壳子,放在这里雨打风吹的,有人建议说拆了得了,但老厂长不同意,说这是耻辱柱,得留着。” 易冷就问是哪位老厂长,是不是秦德昌。 “是封厂长,秦德昌是后来的,但他也没动这个规矩,就让这艘船一直留在这,还安排人养护,这是个轻松活,也是个苦活,因为见不着人,还不能迟到早退,每天都点卯,要不是我当过海军,对这个有感情,我早干不下去了。” “左师傅干过海军?”易冷并不奇怪,江尾是出海军的地方,每年征兵,去向基本都是海军,退伍士兵安置在船厂再正常不过了。 “四年海军,北海舰队。”左路军不无骄傲的说道,还拿出手机调出一张照片来显摆。 年轻的左路军头戴无檐帽,身穿水兵服,海魂衫大披肩,飘带飞舞,身后是军港和战舰。 “还是个上士哩。”易冷说。 士兵和士官的军衔一直在改动,左路军当兵那会儿,上士就是士兵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