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_第112章 最终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最终问题 (第3/4页)

的矛盾联系起来看。这似乎就要顺理成章得多了。

    届时,倘若卫国真问责起来,那么作为执政卿的子产,这渎职之责肯定是没跑的。而祭氏与子产之间,也会产生一条根本无法弥补的伤痕。

    这自然是子产的政敌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这一切都不得不让人怀疑,郑国庙堂之上是否也会有竖牛的内应呢?又或者,竖牛本身,就是别人安插在祭氏的内应?

    于是,在将整个事件进行了串联之后,不难发现,其背后最终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子产的执政卿之位。

    当然,竖牛之所以策划调包粮食,其主要目的或许真的就是觊觎祭氏宗主之位。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自己一定是受了其他人作保的。

    而这名潜藏在郑国上卿队伍中保护他的内鬼,自然也希望利用这件事来扳倒子产。于是双方各取所需,竖牛干了这最危险的活儿,庙堂之上也有人替他打掩护。

    以至于后来换粮之事在东窗事发后,可官府却并没有敦促祭氏对此事进行内部处置。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祭氏在郑国亦是举足轻重的原因。

    然而就算有着这样的原因,兹事体大,子产没有追究,那是看在祭先的面子上。

    可其他人呢?

    他们为何也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难道也是因为卖祭先一个面子?

    显然不是。

    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便是此事就是竖牛与庙堂之人内外勾结勾结所致。如果竖牛一旦出了事,那他们也会被揪出来。而保住竖牛,则相当于保住了他们自己,所以他们自然不会再深究此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