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6章 (第2/3页)
没有加矾,当时的老师傅为了让绢面平整,就在绢的背后刷浆糊,又用蚕茧纸拖裱。” 沈瑜仔细看看丝绢的细节,因为裱糊仔细,丝绢的经纬不乱,整体的厚度均匀,作为托纸的蚕茧纸是半透明状态,比丝绢略大,当于一张大纸,托着一张小的丝绢。 他看过丝绢的氧化程度之后,对何年问道:“何老师,我看这个丝绢的托裱时间,应该不到三十年。” 何年点头:“小沈眼力不错。我们是十年前收到的这些丝绢,一直就没卖出去。当时收这个的时候,是一位装裱师父,从松鹤斋带回来的。” 沈瑜想了想,为了有备无患也可以买下来,于是问到:“这种绢多少钱一张?” 何年说呃:“绢的尺寸是30厘米*60厘米,80元一张。” 沈瑜将八张绢全部定下来。 何年看沈瑜这么痛快,当即让胡云霞找来了一个专门包装宣纸的帆布包,帮他细细的将纸卷好。 沈玉没有急着走,继续向何年咨询:“何老师,我听说,几十年前,为了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傅-抱石,关-山月这两位大画家,曾经用过乾隆时期的纸,现在还能找到这种老纸吗?” 何年听后,哈哈一笑。 “小沈,那时候可是集齐了众多的力量,帮两位大画家找合适的纸张。我知道的消息是,当时的筹备会,邀请了几位老装裱师傅,用了几十张乾隆时期的纸,才连接结成5mx9m的一张大纸。你现在想要那么好的纸,根本找不到了。” 沈瑜了解过名画——江山如此多娇创作的史料,也明白现在找不到那种老纸,只是带着万一的希望问一问。 沈瑜带着选购的老纸回家。 点开修复空间,尝试修复,结果,买来的材料不足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