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219章 朕背着骂名,清查土地,只为给百姓一条活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朕背着骂名,清查土地,只为给百姓一条活路 (第2/4页)

子的检查。

    为了防止红薯藤蔓干死,在长达七天的航行里,更是数次将行李丢进水里浸泡。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陈振龙带着造就了“乾康盛世”的红薯,回到福建,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的小块耕地上试种。

    正逢当年闽中大旱,陈振龙立刻让儿子陈经纶,给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书。

    声言此物可救灾,金学曾立刻让陈振龙大规模试种,当年成功后,于1594年,在福建大规模推广。

    福建灾荒顿时缓解。

    其后,陈振龙后人一直致力于红薯的推广。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直到清康熙时,传种到了浙江、山东、台湾等地,这是推广红薯的第一家族。

    ……

    有广东省湛江吴川市梅菉镇人林怀兰。

    他是一个医生,常年往来于交趾(越南)行医。

    这时候,越南也已经开始种植红薯,然而,猴子素来都心怀歪心,其王下令不准传红薯与大明,违者死!

    林怀兰行医后得到半个红薯,于是偷带回国,在广东电白县一带种植。

    ……

    1582年,广东广州府东莞县虎门北栅人陈益,他从交趾得到红薯后,在自家种植35亩。

    论引入时间,最早的当是陈益,然而论推广功绩,最大的则是陈振龙家族。

    当然,这三人,都当得是“引进番薯第一人”之称!

    他们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才引进回国的,都值得后人铭记。

    ……

    大明太大了!

    纵然红薯的引入,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之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