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尘埃落定 (第5/10页)
亮街亭兵败、贬官三级,虽然挂右将军的头衔,管的还是原来的事儿。 崇祯对沈迅试探再三,见对方言辞恳切,有了台阶,这事儿也就暂时揭过。 然后他又召见了如今还只是兵部侍郎的陈新甲,也问了一番,陈新甲的意见也差不多,崇祯就决定等几天、风头过了再慢慢下论断。 (注:历史上陈新甲这时候已经是兵部尚书了,杨嗣昌都死了小半年了。但因为蝴蝶效应,设定陈新甲现在还是侍郎,要过一阵子才正式升尚书。) …… 然而,崇祯没想到的是,大明朝到了这节骨眼上,党同伐异互相攻讦的破事儿永远不会少。 杨嗣昌走之前,把兵科的给事中都安排成自己人,但他不可能把六科的给事中,以及全部的科道言官,都安排成自己人。 杨嗣昌一派跟东林之间也有不少恩怨纠葛,所以很快就有一些不负责兵事的言官,也开始抨击杨嗣昌,外加不服“襄王贵王之死是刺杀”的定性。 也反对朝廷明确解释相关律令、明确“失地陷藩”的时间尺度。觉得“暂时被刺客渗透扰乱某座城池数日、就被朝廷大军赶回平贼”的情况,也该继续算“失地”。 “失地”怎么可以因为是被偷袭、是临时不差,时间短,就不算失地呢?一天都不行! 东林“众正”从来都是丝毫不允许有道德瑕疵的,原则问题哪能给个宽限期? 上书抨击得最狠的,是两名给事中方士亮、马嘉植——说来也巧,这俩人正好是历史上一年后弹劾弄死陈新甲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陈新甲算是杨嗣昌的余党,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