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6章 果蝇学派的一员? (第2/4页)
是他发表论文认为这是由于基因会制造不同的色素造成的,同时基因突变会扰乱这一基因过程。 1937年,比德尔与塔特姆进行了合作,分离并且确定了可以影响果蝇眼色的物质。 这无疑是大发现,但是他们遇见了所有科研工作者都不想遇见的问题。 他们被截胡了,有其他研究课题组抢在他们前面发表了研究成果。 数年的研究时光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浪费,他们做了几年的无用功。 这种变故无异于股市崩盘,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极大的打击。 但事实证明,任何能在历史长河上留下痕迹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 比德尔没有放弃,又经过接近3年的不断摸索和尝试,他和塔特姆找到了方向。 他们决定将研究对象果蝇改成面包红霉菌去研究基因的作用,而后者的遗传系统远比前者简单。 比德尔和塔特姆在研究面包红霉菌时,偶然观察到一个奇异的现象。 红霉菌的成长发育离不开维生素,最关键的是,他们注意到某些红霉菌的突然变异需要特异性的维生素b1或b5。 他由此提出了著名“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 这种假说认为基因能调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它会通过产生一种酶来直接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个步骤。 这一发现在当时的遗传学界甚至整个生物学界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假说得到证明,成为了学说。 他们提出的理论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作用。 随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