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0章 (第2/3页)
小狗为什么被叫做“小狗”而不是“小猫”呢?如果它们的名字从一开始就交换,人类还会觉得“玫瑰”这个词很美吗? 换句话说,名称和事物,到底是怎么建立起联系的呢? 如果想要为这个问题寻求答案,或许我们应当从结构语言学谈起。19世纪末,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符号拆解成了两部分,认为人类所使用的语言,实际上由“能指”和“所指”共同构成。 ——能指是语言的形式,是符号的结构,是我们试图表达某事、某物、某个概念时所采用的说法,是写在纸上的“玫瑰”,也是脱口而出的“méi gui”,还可以是rose、rosa、ばら或??,总之是一切能够用于指征那小小花苞的东西。 我们当然会注意到,一个“能指”刚诞生时,其实是任意而自由的。“玫瑰”两个音节可以指美丽的花、枯萎的草、汉堡或是穿衣镜,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习惯于将它和某种特定花朵联系起来;而这种文化传统一旦确立起来,最初的任意性就会消磨,它就要受到社会认知的制约。形式与意义从此建立了牢固的关系,不断地在人们心中唤起那来自夏夜深处的幽幽花香。 效果:当你抛出一个“能指”时,人们会被它连接的“所指”影响。 条件:*1.在辞典里,有些字只需短短几行解释,有些字却需要标注多条义项,这是因为“能指”本身具有多义性。就让我们以“地道”这个能指为例吧——它既可以指与“天道”对应的大地规律,也可以指地下的通道,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标准、正宗的感觉。因此,您所抛出的“能指”究竟能够唤起何种“所指”,取决于您对着怎样的目标使用。 *2.在同一个时代,能指可以同时通向多个所指;在不同的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