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512章 重作解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2章 重作解读 (第4/5页)

纪守法就行,并不会因为你表示‘恭顺’就额外照顾,回赐很少。

    但是这两年随着海外贸易日益扩大,商队也越走越远,赵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回过头来看,世人对朝贡的两种态度很难说。在几千年历史里面,绝对有个别的皇帝有虚荣心,可是很难想象整个朝廷顶着财政压力,仅仅只是为了维持这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并且还坚持那么多年。

    赵昺也对此进行了反思,自己算不上败家子,却也不是冤大头。他算了笔账,在朝贡贸易上进贡时候产生的贸易,在明面上能看得到的,肯定是亏本生意,为啥?因为进贡的东西不值钱并且数量还少,但赏赐的东西值钱,还挺多。

    而从大局看,大宋当下的贸易圈向西已经至欧洲边缘,向东到了扶桑及东南亚一种国家,或是城邦,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总和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这与“进贡和赏赐“这么一点贸易总量相比不过是九牛与一毛的关系而已,而其中的作用却很大。

    你既然承认是大宋的藩属国,也从中捞到了好处,那么你的市场是不是也要向大宋开放,是不是要给个最惠国待遇,是不是要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保证大宋商队的安全呢?如此一来不论是明面上,还是隐形的好处,对于大宋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不仅解决了贸易问题,船队途中停靠补给及良好的经商环境都迎刃而解了。

    赵昺算完了经济账,接下来又算了政治这块上面的账。他知道从广义的方面来讲,世界上存在过两种国际关系体系。第一种就是中华文明的这种“进贡体系“,另外一种就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要说这后面的一种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而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