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1章 老天添堵 (第5/5页)
原放牧。中国历史便在这种,农耕和游牧的博弈中蹒跚前行。 一直以来,对这种规律性的兴衰轮回,大多从政治、经济、种族压迫等角度诠释,但是否还有种更大范围,影响两种文明的因素存在呢?一般来说,古代史料记述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朝堂的博弈上,对于气候变化的记载相当有限。 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人们对气候研究的深入,发现气候的演变对王朝的兴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在最近四、五千年来的气候,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温暖—寒冷”变化周期: 第一个温暖周期出现在仰韶文化时期,称为“仰韶暖期”,与之对应的是西周冷期;第二个温暖时期出现在秦汉,称为“秦汉暖期”,对应魏晋南北朝冷期;第三个温暖时期则在隋唐出现,称为“隋唐暖期”,对应明清小冰期。 汉唐时期,凭借温润的气候,中原农耕物产充裕,有能力支持大规模扩张所需的人力物力。要知道,种地兄弟们打仗的能力并不差,但农耕文明的战斗力,严重依赖后勤补给,从中原运粮到西域供应军队,根本是件不可完成的任务。而温暖的气候也使西域的雪山融雪增加,河谷地带径流丰沛,可以支持大规模的军民屯垦。 其次,西域温暖的气候也让道路交通的补给压力降低,这不但有助于商队使臣的通行,也促成了军队长途奔袭可能性。而寒冷气候时期,中原自身的生产能力下降,经常陷于内部分裂的窘境,守成尚且不足,又何谈扩张版图? 可以看出,气候温暖时期,农耕文明强势,中国多为太平盛世时期。而气候寒冷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农民暴动频繁,多为朝代更替,民不聊生的时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